2020年6月21日清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老师带领下,两辆大轿车从杨凌驶往秦岭之心、绿都宁陕。在进入秦岭山的时候,熟悉且浓郁的清香浸入了我的思绪。
第一次看到秦岭就喜欢了,是那种深深的喜欢。不知是因为喜欢还是本来就与秦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缘,多少年来,我的工作与生活都与秦岭密切相关。
我是陕北人,在黄土高原长大,看惯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广袤却也贫瘠的大地上,黄杨一棵棵笔直着向上长几十米高,几可触及那些闲去;榆柳林一片片地聚集着天地正气,聚集着鸟儿们的欢乐,聚集着华夏蒙汉民族交融的各种故事。而第一次远远地看到秦岭的时候,为她的雄伟姿态、磅礴气势、绵延不绝的神采所震惊,我的梦里都没有出现过的满山遍野绿更是惊破了我的眼球。
偶然的机会,好友约我一起去山里玩玩。这是第一次如此亲近秦岭,可以无间地看着、抚着、嗅着秦岭的味道和美妙。沿小溪向纵深走去的是一条小路,小路两边长满了各种各样新奇的植物,包括我根本叫不上名字的小树,形状各异,深浅不一。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小野花争奇斗艳地盛开着,在满是绿色的波浪里点缀着、绚烂着。朋友介绍说,秦岭不仅是植物王国,还是动物王国。听大人们说,这里时有珍稀野生动物出没。他说的几个动物名字,和我小时候听说过的在陕北大山里出现过的动物不一样,估计是这秦岭山里特有的吧。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句诗在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突然从我脑中跳了出来。极目望去,那一座座绿色的外衣掩映下的山峰连绵不绝,蓝天下不多的一些纯白的云,悠闲地随风变化着不同的形状。那条陪着我们一路走来的小河,在山间蜿蜒而下,阳光照映处宛如一条银光闪烁的绸带,或宽或窄,恍然似是这清香秦岭的一道花边。我不禁感叹,这真是水有水的飘逸灵动,山有山的沉稳厚重,山与水的完美融合,是静和动的极好搭配,这种搭配组成了这最美的风景。也可能就是那时起,山水之美就刻进了我的心里。
从1989年起,我的生活与工作就离不开秦岭,一晃就是30多年了。那时,我成天着迷于秦岭的天文、地理、人物、掌故,仓颉造字、河图洛书、楚秦栈道、太白积雪等等给我留下了许多梦幻式记忆。
前些年,回想起初入秦岭腹地工作的情景,我写过一首诗:
陈年旧事再休提,
落絮飞花伴水西。
但画流云缠玉树,
轻勾闲月待雄鸡。
诗书万卷千秋事,
朝暮四时两阙词。
寄语微风常入梦,
心尘拭净醉酒旗。
2017年阳历的新年刚过,我迎来了3位北京的客人。元月4日傍晚,太阳还剩下一点尾巴的时候,我们的车在沪陕高速上快速钻进了秦岭腹地。
北京的客人没有身处过秦岭,第一次真实触摸到秦岭的美,一个个好生激动,问东问西。当时虽然已经有些个朦胧,但秦岭在我心里,一边回答着他们的问题,一边给他们讲秦岭之巍峨之峻峭之蜿蜒之厚重,还给他们读了我创作的一副对联,名为《题秦岭》:
莽莽苍龙,起昆仑,通豫皖,横贯东西,分洛渭汉嘉天气。登临揽胜,云雾空朦,峰峦叠嶂,阁馆峥嵘。太白积雪,晶光射月,凭添冰镜婀娜;莲台绝壁,紫柏摇风,须收碧影婆娑。更堪怜,南山滴翠,艳蕾流霞;北麓落红,鸾枝坠果。林表齐生霁色,花间暗啭巧音。掐指算来,楚秦栈道,峪口帆樯,留下闲愁无数。
泱泱华夏,开混沌,出帝江,传承今古,聚苗蒙满藏众族。秉烛习史,楼船宏伟,玉斧孤单,革囊寂寞。河图寓理,演易成书,规避魂灵凶险;望柱清烟,仓颉造字,但记年轮疏密。休忘了,壮士凝丹,丰姿浴血;英雄断梦,大地飘香。神州共享芳春,宫阙自谋良策。回头看去,霸柳曲池,陵皇上苑,翻飞轻燕许多。
借此,我给他们讲这个对联里包含着的秦岭的故事。单单就一个秦岭名字的由来,我都给说了个天花乱坠。古往今来,对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是赞成一种说法:秦岭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当年,八百里秦川上演过多少可歌可泣的传说呀,更重要的是秦帝国在我国历史上那可不是想忽略就忽略了的。
车子停了下来,我抬头看去,大家都在下车,我赶忙收拾思绪,踏住了宁陕的清香。
宁陕地处秦岭中段南麓,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0.2%, 低山乔木到高山草甸,植物种类相当丰富,银杏、红豆、香果、红豆杉等20多种,大熊猫、朱鹦、林麝、金丝猴、羚牛、金钱豹六大国宝齐聚于此,县境内子午河、旬河是汉江的重要支流,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区。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高达每立方厘米4026个,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美称,被誉为省会西安的“后花园”。
第二天,我们踏着晨露蜿蜒走向山顶的火地塘林场,一路的花草与我第一次进入秦岭时看到的又一番新的景象,我打开手机里的花草识别程序,不停地拍下那些生动的花花草草,包括花瓣间、草叶儿上的露珠儿,再识别出名字来,用心记着,嗅着,对着她们笑着。高高的台阶终于走上最后一阶的时候,有的同学已经在对面的终点大声喊着、笑着、叫着,这是我们快乐的、幸福的欢声,这种味道在都市中是根本不可能有的。在绵绵细雨中,老师们给我们动情地讲解着这个基地的发展和作用,我们听出的更多的是西农师生们的辛劳汗水和保护秦岭的初心。
在一个无名小山顶上,我四下里看去,虽然能见度不高,但隐在一团团雾中的一簇簇小竹丛却引发了我的感叹,随后填了一首词《卜算子 火地塘林场山头见竹丛兼怀屈原》,记录当时的心境:
雾里辨花声,竹外摇风骨。欲把闲愁寄予云,云向他乡度。
看罢楚河流,不再眉心蹙。试问林间为甚香,雨洗红尘故。
这秦岭呀,不仅是物华天宝、奇景异象、人迹地灵之地,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人文掌故更是数不胜数。厚重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在这秦岭里由那些朴实且善良着的山里人,更有西北农林科大的师生们一代又一代地守望着、传承着、演绎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培训网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