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今天你们村的葡萄园应该不会发生霜冻……”凌晨3点,万籁俱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张宗勤打着手电,一边查看温度、园区土壤,一边接听着陕西省合阳县果农们的咨询电话、回复他们的微信。
前两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让陕西果农的心揪了起来:眼下正是葡萄萌芽期,万一发生霜冻怎么办?2018年4月初,陕西发生50年一遇的霜冻,给各类果蔬作物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张宗勤提出的“一等、二保、三舍、四管”冻害处理措施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这节骨眼儿上,大家只有听到张宗勤的话心里才踏实。
张宗勤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派来合阳县扶贫的“专家教授助力团”成员。仅2019年,他就在合阳县举办技术讲座与培训70多场次,利用微信公众号及微信、QQ等推送技术信息200余条,通过广播、视频等平台开展技术讲座直播受众逾5万人,培训果农数十万人次,示范葡萄园3000余亩,带动影响葡萄种植技术提升超30万亩,被果农们称为“贴心人”。
两年来,像张宗勤这样活跃在合阳县扶贫一线的西农专家教授有100多位。作为合阳县精准脱贫定点帮扶单位,西农针对扶贫中存在的力量分散、校地协同不足、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于2018年起创新性实施“三团一队”扶贫模式,整合学校和地方资源,组建“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研究生助力团”和“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发挥学校优势,密切校地合作,开创了整县域推进定点扶贫工作新局面,实现了由“点上做亮”到“面上做好”的重大转变,合阳县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3.2%降至2018年的1.41%,2019年5月顺利脱贫摘帽。“三团一队”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好经验好典型”,被教育部推选为“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西农19个学院党委和机关党委书记组成“书记帮镇助力团”,每个学院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对接一个乡镇、支撑一个示范基地、帮扶一个产业、带动一批贫困户,为整县脱贫提供了组织保障。
依托“书记帮镇助力团”,西农先后选派168名多学科专家组成“专家教授助力团”,按照“1+14+14+N”工作模式,即建1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组建14支科技帮扶团队、实施14项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出台N项具体帮扶措施,开辟了“政府+大学+产业园(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新路径。
4批次59名在校优秀博硕士研究生组建“研究生助力团”,每半年轮换一批,在合阳县12个镇(街)和涉农部门顶岗副职领导,从事社会实践锻炼,协助制定镇(街)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落实“专家教授助力团”的技术路线,开展科技培训和科学普及活动,发挥“三团一队”的中枢和纽带作用。2019年还建立了“研究生助力团工作站”,聘请各镇(街)和相关单位17名业务骨干担任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搭建校地联络桥梁纽带,打通了高校科技扶贫的快速通道。
同时,合阳县从农业、教育、卫计等部门遴选出148名政治素质高、文化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本土行业精英,组建“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与“三团”协同,定期开展行业专项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传帮带培养本地人才,成为校地合作新引擎。
两年来,西农通过“三团一队”在合阳县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引进帮扶资金880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52项,引进大樱桃、红薯、葡萄、苹果、猪、羊等新品种120余个。2300多人次赴合阳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通过进学校、下村镇培训基层干部365名,培训贫困人口和专业技术人员12000余人次。学校共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000余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4000万元以上。
“三团一队”发挥人才、科技优势,围绕合阳当地主导产业,建立了14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覆盖全县12个乡镇,建成红提葡萄、大樱桃、矮砧苹果等示范基地8000多亩,吸纳贫困户2300多户,带动贫困人口1万余人。合阳县业已形成1万亩集中连片樱桃、2万亩红薯、10万亩红提葡萄、20万亩苹果、30万亩花椒、30万头生猪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布局。
“在县农业农村局半年的顶岗锻炼经历,让我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毕生难忘。”翻开厚厚的工作日记,“研究生助力团”成员、西农经济管理学院2017级博士生胡广银说,这里面记录着他在合阳县整整150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获。寒假返校前,胡广银专门赶到合阳县最偏远的百良镇段家庄村探望了自己包联的3户贫困户。聋哑人段武刚去年干活时摔伤了胳膊,一直是他心头的牵挂。这届“研究生助力团”任期已满,胡广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留守,他想在这里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他说:“我的专业是农林经济管理,我想沉下身去深入调研、研究合阳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