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21〕第34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照教育部有关工作安排,在定点帮扶陕西省合阳县工作中,坚持把抓好产业帮扶作为发挥学校科技人才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之策,通过搭建帮扶平台、开展技术指导、强化典型示范等举措,持续推动当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强劲动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高起点谋划布局,整县域搭建平台,谱好产业兴旺“前奏曲”。按照果业为主、特色优先、均衡发展的思路,在全县范围内协助打造1万亩集中连片樱桃、10万亩红提、2万亩红薯、20万亩苹果、30万亩花椒和30万头生猪的“112233”优势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学校先后投入2800余万元,在葡萄产业中心地带建立葡萄试验示范站,引领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合阳打造红提葡萄规范栽植示范县。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合作社组织,在合阳建立14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围绕苹果、花椒、红薯、樱桃、生猪等优势产业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实现全县12个乡镇优势产业全覆盖。建立农产品加工专家工作站,聚焦小米、牡丹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瓶颈开展联合攻关,延伸产业链条,构筑起从土地到餐桌的全链条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联合打造技术研发队伍,组织学校20个学院(所)的168名专家教授,与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部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技骨干共同组成专业技术团队,合力开展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研发和应用推广,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服务推动农业生产“换档升级”。
全方位技术指导,多层次服务保障,弹好产业兴旺“交响曲”。对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实行项目化管理,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目标化考核,由学校、政府和专家团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1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立1块示范田、推广1项实用技术、培训1批技术骨干、带动1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学校每年列支300余万元经费保障项目运行质量。依托试验示范基地、站点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把课堂培训搬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面对面为农民开展技术指导,不断强化自身“造血”机能。健全信息服务保障体系,通过学校“丰农”APP、“西秦农人”微信平台以及科技信息服务网站等,为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时答疑解惑,提供方便快捷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强化宣传推广,助力产销对接。发挥学校专家团队的行业影响力,在合阳县举办西部樱桃发展论坛、全国葡萄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等,邀请国内外同行业的知名专家和企业家会商合阳县产业发展;协助合阳县举办消费扶贫暨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农民丰收节暨红提葡萄节等,提升当地农产品影响力,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实施本土品牌提升战略,增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组织有关方面专家通过品牌创建策划、企业文化凝练、文创产品设计等方式指导加强品牌建设,助力全县29个农产品通过“双品一标”认证,合阳九眼莲、合阳红薯、洽川乌鳢3个农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合阳红提葡萄”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50强。
严标准党建引领,项目化典型示范,奏响产业兴旺“协奏曲”。实施“样板党支部支撑计划”,进一步筑牢组织基础。依托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和“书记帮镇助力团”力量,按照省级先进村党支部标准,帮助合阳县创建10个左右“样板村(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引领产业发展。实施“示范村建设支撑计划”,进一步树好典型标杆。结合合阳县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共同打造10个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6个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示范村,为合阳乡村振兴树立示范标杆。实施“标杆产业支撑计划”,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帮扶平台技术资源,进一步调动校友、企业等社会力量,针对优势标杆产业引进、培育一批加工、销售企业,助力合阳建设“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乡村人才支撑计划”,进一步强化人才保障。开设“农民发展学院”“乡村振兴讲堂”,对基层干部、农业技术骨干等开展常态化技术指导和系统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范围,培养更多素质过硬、技能突出、作用明显的基层干部、致富能手和新型职业农民,为合阳产业兴旺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sjzl/s3165/202112/t20211228_590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