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新闻网 2022年5月20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同上合国家(地区)现代农业领域合作,展示我国特殊类型小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和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
5月20日,全国特殊类型小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分别致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刘录祥等相关领域专家线上参会并就特殊类型小麦产业发展作了专题研讨交流。会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正茂主持。
图为研讨会现场
罗军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人民健康和粮食安全,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比什凯克讲话三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大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特殊类型小麦产业发展,这是关乎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营养的大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反映在吃饭问题上就是要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而特殊类型小麦从种子研发到特色食物研发,在进入产业化生产和消费市场,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长期在小麦育种及加工等多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现更应该在特殊小麦研究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此次会议也符合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研究方向,希望与会专家及企业共同为世界粮食安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小麦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康振生在研讨中表示,此次会议将为促进我国特殊类型小麦在种质资源、品种选育、原料绿色生产、产业加工和营养健康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将促进我国特殊类型小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他指出,特殊类型小麦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
特殊类型小麦之所以特殊,就在于特殊的营养价值和用途,有助于解决人民群众的隐性饥饿问题。小麦的高产优质事关吃饱吃好问题,而培育功能性成分高的品种,这事关吃出健康的问题。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叶黄素、花色苷、花青素等色素,这些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其活性成分还可调节人体新陈代谢,还能满足特殊人群的特定需求,实现由吃饱到吃好向吃出健康的重大转变。
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
刘录祥通过线上连线,向与会人员作了专题交流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特殊类型小麦发展面积、市场容量、规模有限有限,就特别需要企业引领,发挥产品研发为主导的杠杆作用;二是育种家要围绕市场需求(企业)进行定向培育;三是特殊性类型小麦发展需要标准化体系的配套。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刘录祥连线交流
记者在研讨会上了解到,特殊性类型小麦早期在我国以黑色、紫色为主,逐步发展为多种颜色和各种营养成份,其发展迅速主要是受市场需求引导。其一头连着亿万农民,一头连着大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农业供给测结构改革,促进小麦生产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有助于农民的增收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而且也将形成系列功能性食品,带动特殊食品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整个食品产业的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正茂
在随后的研讨交流中,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功能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等相关农业院所专家就特殊类型小麦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还有来自河南省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河南黑色小麦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佳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格物知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门峡中普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沃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陕西稼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人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团队也进行了分享交流。
本次研讨会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研究院主办,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陕西省特殊类型小麦审定试验联合体、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哈小麦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杨凌小麦产业研究中心承办。
原文链接:http://m.nkb.com.cn/pcarticle/407214#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编辑:李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