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斜上村位于五泉镇东南方约两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1158亩,人口1152人,计275户,4个村民小组。斜上村从培育壮大设施农业大棚、林果等支柱产业入手,建成日光温室蔬菜大棚212座316亩,塑料大棚48亩,发展露地蔬菜142亩,栽植猕猴桃540亩。组建农民专业经济组织2个。养殖能繁母猪242头,30户年养殖鸡仔15万只。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45元,增幅35.3%。
近年来,安装路灯90盏,新建垃圾池2座,垃圾屋1座,修建排水沟2400米,新打机井6眼,埋设地下管网2.7公里,衬砌U型渠1.9公里,水泥硬化街道、生产路3.6公里,自来水入户率100%。全村共建沼气168户,卫生改厕70户,门前统建142户。
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9名,男性35名,女党员4名;初中文化:24人;高中文化:12人;中专以上:3人。外出务工7人,在家党员32人,主要从事大棚种植,猕猴桃种植等。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每位党员都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村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强堡垒、抓机遇、兴产业,带领群众共奔小康之路。连续几年村上工作走在全镇前列,2004年7月、2010年6月两年被杨陵区委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2005年7月被杨陵区委授予“五个好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2006年8月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综合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2008年1月被杨陵区委授予“区文明村”荣誉称号;2010年1月被示范区综治委授予“2009年度平安村庄创建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2011年1月被示范区党工委授予“示范区文明村”荣誉称号;2011年7月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011年9月被陕西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评为“敬老示范村”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1)“土地银行”引导下的规模经济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2009年,杨凌开发区开始推广土地流转政策,但村民心里没谱。村民老李说,这届领导定下的事,下一任或许就变了,“土地流转合同是二十年不变,领导当个三年五年就走了,我的前途谁负责?”
在这种心态下,群众开始自发组织土地银行,自己的土地自己做主。斜上村的“土地银行”,不但有董事长,还有监事长、理事长。“银行”的土地流入流出及财务管理,都是公开透明的,并受村民监督、政府监管。
斜上村土地银行账户里共存有462亩地,其中给赛德公司140亩,剩下300多亩,本村132户农民和周边村5户农民承包。
土地银行的运作方法:农民以每亩700元的价格将土地存入本村的土地银行,企业、本村农民或外地农民再以每亩700元的价格从土地银行租用土地,用以规模化经营。这样使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不但获得了和自己种地同等的收入,而且在原来的土地上打工又增加了一份收入。在斜上村租地的除了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以外,还有本村和外地的村民。
土地银行的出现,让农民摆脱了传统小农经济的枷锁,释放了土地能量,注入了市场活力,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动机
斜上村是传统的农业村,长期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2008年,随着杨凌区大规模的基础产业结构调整,村民们开始尝试种植大棚蔬菜,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收益很小。“要么种的菜没人要,要么和其它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到期后又出不了货。”村民们打起了退堂鼓,并编了个顺口溜自嘲:“大棚菜把人害,早晨揭晚上盖,农民背着高利贷,娃娃老汉都不爱。”但是现在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推进,有效的解决了农民种菜的技术问题和销售问题,农民种菜收益大幅度增加,尝到甜头的村民又编了个顺口溜:“大棚菜把人爱,早晨揭晚上盖,精品菜高价卖,挣下钱把楼盖。”
通过“土地银行”将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济,斜上村这个曾经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庄,农业发展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也不断更新并趋于完善,设施农业大棚与猕猴桃种植逐渐成为斜上村的主导产业。全村土地形成了精品菜大规模覆盖,全村大棚菜和猕猴桃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70%,全村种粮地仅剩392亩。建成一个孵化厂,八台孵化机,四千多只种鸡,年产蛋鸡3200多只,常年销售到省内外。
据村民介绍:“以前村里人苦。就拿我来说,屋里有2亩地,前些年种庄稼辛辛苦苦一年也就能挣个2000块钱。后来村里号召大家种猕猴桃,一年下来能挣3万多元!”2010年,斜上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一万元,2011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高达1.2万元。
斜上村村民李孔茹说,我家大棚每年收入3万元左右,丈夫当技术员一年收入1.5万元,猕猴桃一年收入3万元。
如今的李孔茹家一年收入在七八万元左右,她告诉记者,村上成立土地银行以后,她不仅把自家原有的3亩多地全种了猕猴桃,还从土地银行租来土地,搞了3个大棚。不出村,家里的收入就翻了几番。
李孔茹的丈夫参加区上的技术培训班后,也成了土专家,除了负责指导本村100多个大棚的技术管理,还和其他土专家走出杨凌。
(3)现代科学技术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两轮
“以前农民和土地是分散的,这种体制下,国家虽然投入农业的资金很多,但是效果却不佳,集约化、规模化的服务设施无从谈起,现代农业就没有出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长李成砚说,土地流转的大胆尝试,让农民摆脱了传统小农经济的枷锁,释放了土地的能量,注入了市场活力,也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009年杨凌转变农业投资方式,捆绑国家投入农业的8000多万元资金,集中用于大棚设施、信息化、通水、通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也节约了土地经营者的成本。
(4)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是农村的全面发展
2012年3月,斜上村按照“村村优美、家家富足、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总体思路,从产业、环境、素质、服务四方面提升,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农民创业增收,公共服务完善,文明素质培育”为内容的“田园村庄”创建工作。村民自豪地说:“村里人都有了钱,生活质量就上去了,楼房也盖起来了,电器、家具要啥有啥!以前觉得城里好,住楼房开小车,可现在,我一点也不羡慕城里人,挣得不比他们少,空气还比他们好,好多城里人还想到我村里盖房嘞!”说话间,任老走进村里的老年活动室,与村里的老友悠闲地下起棋来。
三、主要启迪
(1)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在于农村产业的发展和专业化农民的培养。
(2)以适当的方式促进土地流转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
(3)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思考题:
1.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下,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农村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
2.你认为当前农村现实条件下,怎样加强村委会的领导,实现依法治村与管理民主的统一?
3.你认为斜上村产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对你们村发展有何启示?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培训网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