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底村是十里八村乃至商州出名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先后获得全区百强村、全市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安全商州活动示范村”、全区维护稳定工作先进村、全区标杆党支部、全区千村百镇建设整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背景
王山底村地处商州区沙河子镇王山沟水库脚下,距汉中市商州城区约20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553户、1948人,有耕地1285亩,是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信息比较闭塞的半山区村庄,村域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比较贫苦。
加强党对农村社会建设的领导。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领导班子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进行了不懈努力,特别是秦浩友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多次主动要求参加全省村官培训班培训学习,回村后活学活用,带领群众转观念、调结构、兴产业、建新村,使王山底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过上了富足殷实的生活。
二、主要做法
1.调结构兴产业促农民增收
秦浩友,男,1965年生,大专文化,1982年入伍,1987年退伍后离乡去潼关金矿打工。1996年,他毅然放弃了在金矿打工的高额收入,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王山底村,1997年当选村委会主任,不久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担任村支部书记,特别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几次全省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学习后,秦浩友清醒地认识到,要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靠以往凭天吃饭和苦干蛮干种庄稼确实不行,常常是辛苦一年,到头来连饭也吃不饱,更不要说致富奔小康了。为此,他多次组织召开村三委会议、群众代表会议,研究发展大计,提出了发展高效种植业、兴办建材及选矿业、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的大胆构想。
根据王山底村坡塬地多、多沙壤土的特点,秦浩友为群众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带领群众积极发展桔梗、黄芩、丹皮等中药材,几年下来,全村中药材面积发展到1200多亩,户均2.17亩,人均0.62亩,人均年单项收入616元。结合退耕还林,发展优质核桃园200余亩,已陆续进入挂果期。由上级领导倡导,他亲自主抓的500亩优质葡萄已经建园,种苗到位后即可栽植,为打造葡萄产业一条沟、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及休闲娱乐、农家乐为一体的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村上通过招商引资,争取社会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办起了机砖厂、秦洋建材厂、秦梓选矿厂等企业,带动全村200多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2-3万元。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3850元。
2.跑项目争资金抓新村建设
王山底村有一半以上的群众居住在半山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秦浩友上任第一天就萌生了一个心愿,要把这些群众搬迁到河道边平地。但苦于资金和建设用地等困扰,一直没有办法落实。在陕西省举办的村官培训班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专家教授精彩的讲授深深打动和感染了他,让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消除了顾虑,下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
为了解决建设资金、用地等棘手问题,秦浩友找领导、托关系、整天奔走,忙得不亦乐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秦浩友的积极争取下,王山底新村建设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区扶贫、水务、农工部等部局给予项目倾斜,副省长江泽林、市委书记胡润泽、区委书记张盈安等省市区领导多次深入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对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予以大力支持。
2011年,在秦浩友的带领下,王山底村三委会通过争取政府扶持资金、部门建设项目、社会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等,先后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500多万元,其中争取省市区各级财政及项目资金900余万元,实施通村道路、群众住房、安全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陕南扶贫移民搬迁大好机遇,先后对交通不便,居住条件较差的183户边远困难群众进行了集中搬迁安置。截至2014年,一、二期109户、451人移民新村安置点已建成入住,三期移民搬迁工程于2013年5月动工,安置74户、333人。建设埋设污水管道900多米,新建文化广场700多平方米的配套设施。同时,争取省上投资105万元,拓宽改造和水泥硬化通村道路2.425公里,硬化通组路、连户路6.5公里,新修硬化休闲路700多米,新建水泥石拱桥3座、拦砂坝9处,安装路灯180盏,栽植绿化树木10000多棵,修建垃圾池11个。争取区新农村建设资金15万元,实施了一、二组旧村改造项目。争取区水务局投资20多万元,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建蓄水池一个,打机井2眼,解决了183户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工作中,秦浩友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每次出门办事不花村上一分钱,都是自己掏腰包,为节约建设资金,购买钢管自己动手制作灯杆,他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勇于担当、大公无私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干部群众学习的楷模。
3.重教育强管理树文明新风
治穷先治愚,治愚抓教育。秦浩友深知,要想建设新农村,不但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就要从孩子抓起。原村小学教学设备陈旧老化,教室破旧不堪,存在安全隐患,他上下奔走、多方联系,争取资金35万元,重新修建了村小学,建成10间2层教学楼和14间办公宿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秦浩友积极倡导下,王山底村注重群众思想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团结院、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先进村干部以及高考状元之家等评选活动,通过喷绘写真、制作灯箱,悬挂在路灯灯杆上,宣传相关人员先进事迹,树立文明新风。村上自发组建舞狮队和秧歌队等民间文化艺术队,每逢喜庆节日开展义务宣传表演,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为加强村庄管理,秦浩友组织制定了村务政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管理办法。凡村级大小事项都要经过群众代表会、村组干部会、全体村民大会集体讨论决定。村务政务定期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立以村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
为保护村庄环境,保持新村干净卫生,秦浩友带领村民定期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集中治理脏、乱、差等环境突出问题。全村规划修建垃圾池11个,建立了户清扫、组收集、村处理的常规化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实行村间主干道路及公共区域由各组轮流清扫、村民院落和连户路由各户负责打扫的环境卫生责任制。为加大民事纠纷排查和调处力度,经秦浩友提议,将村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在路灯灯箱上进行公开,并明确承诺:“有事请找村干部”。由于秦浩友的正确领导,全村上下风清气正、民风淳朴、安定和谐、干净卫生,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守法纪的良好风气。近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民事纠纷、上访及治安案件。
走进王山底村,一栋栋小洋楼整齐排列,一条条水泥路宽阔平坦,一盏盏路灯笔直矗立,一块块药田漫山遍野,一道道拦砂坝将村边小河截成一个个小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晶莹剔透、清澈见底,勤劳的人们在地里辛勤劳作,校园里回响着朗朗的读书声,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三、重要启示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是做好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支撑。王山底村党支部书记秦浩友经过培训,充分认识到一个村党支部书记肩负的责任,带着对全体村民满满的爱,不怕吃苦流汗,从班子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安各方面多管齐下,打造了一个环境优雅、民风淳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一次证明,农村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有追求、有想法、有做法的好领导和带头人。抓经济,促增收是农村工作的基础。跑项目,争资金是解决资金缺乏的重要途径。重教育树新风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点评: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是产业兴旺,在发展产业中提高村民收入,在发展产业中提升村民生活幸福度,在发展产业中提高村民素质,也锻炼提高了村干部的乡村治理水平和发展经济能力,培养了好的领导人和具有战斗能力的村级基层组织。所以,经济发展能力是选拔基层领导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发展经济培养干部,通过发展经济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感,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落到实处。
思考题:
1.你认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什么,针对你们村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看法?
2.发展经济的资金从哪里来,你有哪些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