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镇巴乡村振兴学堂
镇巴乡村振兴学堂
首页» 镇巴乡村振兴学堂» 动态信息» 亲赴镇巴 脱贫攻坚
 

亲赴镇巴 脱贫攻坚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2-24     浏览次数:

     

村民填写调查问卷

队员合照

  为彻底落实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以及发挥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积极作用,2月18日,动物医学院振兴镇巴团,赴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展开了为期三天的社会调研。此行让队员们对乡村振兴的道路更为坚定,一路上感受颇深,让人难以忘怀。

  振兴乡村在路上

  第一日早,队员们于汉中汽车站集合赶赴镇巴。到达目的地后,第一小分队的队员们开始了有关十九大精神的初步调查。首先,队员们大致了解镇巴的风土人情。其次,镇巴人民对于新政策的感受及其作用的期望有明确的表态。另外,队员们着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解和问询。调查过程中,一位年迈的党员兼教育者,给队员们讲述了近年来政策的变化。尤其当他讲到,“十九大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人民必会喜闻乐见的政策计划,在长久的国家发展中,发挥着明显无可替代的作用。”队员们感触颇深,他以半个世纪党龄,向我们展现了党对于乡村振兴的态度变化,描绘了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蓝图。

  政策与现实实践往往有一道巨岭,不得其法者往往于下逡巡而不得逾越之。但毛主席有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实地了解,才能有不菲收获。

  扶贫此事要躬行

  第二小分队则来到码头岭村,负责政策文件宣传、查看政策落实以及完善贫苦档案等三个调研内容。在接受了扶贫办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之后,队员们迅速进入角色,开始了入户调研工作。每到一处,同学们均与群众促膝交谈,宣传国家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健康状况,收入水平,以及住房、劳动就业等生产生活情况,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好详细记录。同时,调研团同学们利用走访空隙,走进普通群众中去,与非贫困户、脱贫户沟通、交流,了解广大群众对扶贫策略的感想与满意程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国家的扶贫政策如春夜喜雨,润物无声,不仅是金钱上的鼓励,更是精神上的支持,注重“输血”与“造血”并重、坚持扶贫与扶志并举,方能为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打牢发展基础。

  泾阳乡村必脱贫

  次日,队员们很荣幸得到泾阳村村长的支持,就泾阳村的贫困调研问题展开更仔细的讨论。在村长办公室,队员及相关负责人展开了第一次谈话,其中提及医疗、环境和经济等有关镇巴发展的相关问题。据了解,镇巴县属于“三高”、“两差”、“两重”贫困地区。“三高”即自然灾害频率高、贫困发生率高、建设成本高;“两差”即自然条件差、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差;“两重”即基础设施和“两房”建设任务重、兜底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即使如此,村长仍表示:“虽脱贫道路艰难险阻,但振兴乡村、脱贫攻坚势在必行。”

  响应号召复山水

  据调查,镇巴地处山区,交通条件差,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落后的想法严重阻碍了乡村发展,而且对镇巴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队员们就镇巴县的卫生环境问题作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主城区的街道比较干净,每隔几米会有垃圾桶,但在一些小巷子中,仍然存在街头摊贩,地面油腻,垃圾清理不到位。特别是处于菜市口,商贩众多、挤满路口,导致人行道路被占用,严重影响交通,给市民留下“脏乱差”的坏印象。就泾阳村而言,村里没有特设的垃圾处理回收点,白色垃圾随处可见,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村主任表示:“建立垃圾处理点这一项工作正在筹备,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政府将支持建立沼气池等,打造生态镇巴。”

  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即将结束,队员们整理调研资料,虽仍是恋恋不舍,但还是踏上了回家的道路。相比汉中的发展,镇巴发展还有一段很艰苦的道路要走,相信在党和政府爱护下,脱贫攻坚言出必行。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树立扶贫意识,更为国家推动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大号召。

编辑:郎蕊